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公益及其他領域

高鄔梅英‧行銷深坑,卯足全力

邊做邊學 柳暗花明又一村
深坑緊鄰台北市文山區,一河之隔一橋之遠,假日深坑老街人潮洶湧,擔任過民選深坑鄉長的高鄔梅英,打從上任不斷行銷深坑四寶──竹筍、包種茶、黑毛豬肉、豆腐,那白皙皙的竹筍、包種茶,帶有火燙嗆的豆腐味,加上黑毛豬肉等都已是聞名四海的地方特產,例如深坑的黑毛豬肉是台北市最搶手的豬肉,大飯店、大餐廳親自挑選,早已累積了信用。新北市政府辦活動時,做過示範養豬戶區長的她總是親自出馬,把最拿手烤香腸和豆腐湯、竹筍一盤加沙拉,最後親自沖泡包種茶,變成招牌;她到市政府洽公,皮包全擺著深坑四寶文宣。有一回高鄔區長到學校巡視,有一個班級老師正在複習地理課,在台上喊著吉林有那三寶?學生回「人蔘、貂皮、烏拉草」,區長馬上開玩笑應答:「錯,是豆腐、竹筍、黑豬肉、包種茶」,讓老師與學生都笑開了,老師馬上轉口說:「深坑有那四寶啊!」

在深坑老街很多攤商至今仍稱呼她「鄉長」,因在行政區未改的台北縣時代,鄉長總是帶著攤商到農會、社區去促銷,從此便習慣稱她鄉長,即便改任區長也仍照舊稱呼;後來深坑大力推銷豆腐,高鄔區長又贏得「豆腐鄉長」綽號。此外,無論是擔任鄉長還是區長,執政期間極力配合縣/市府政推動垃圾隨袋徵收或地價稅、房屋稅徵收等,都繳出名列前茅的亮麗成績。

在高鄔區長推動下,這幾年深坑老街猶如脫胎換骨的珍珠,散發討喜的光芒,深坑四寶在雙北二大都會區加持下已人盡皆知。高鄔梅英和記者分享,清代中期深坑老街隨著「淡蘭古道」重要水路商驛,因深坑是台灣最早茶鄉,透過淡蘭古道銷往海外。因此,高鄔梅英當鄉長任內,積極向縣府爭取二億多經費,為老街進行復舊工程。老街改造朝閩南特色牌樓建築整修,加上改善美化周邊環境,使百年深坑老街賦予歷史文化與生活性機能,「老街再造、商機加倍」,帶進不少觀光人潮,尤其是陸客對深坑樸實又親切的服務,給了深坑老街不少魅力。

「我大概欠深坑人的債」,高鄔區長笑笑地說。但是歷經為民、為社區服務工作,讓她領悟出,之所以能長久持續這條政治不歸路,除了因自己有「做什麼像什麼」的原則外,一定還要有努力替基層解決疑難雜症的能力。服務民眾工作本是繁瑣的事,但秉持著有步驟、有方法都能迎刃而解。從政十九年,高鄔梅英從第一天當鄉民代表,就任時就是那種笑嘻嘻的臉蛋,但是七千多日子來,很多好友一陣子沒見面,見面時都會驚訝的說:「妳怎麼還是十九年前樣子」──態度很謙和、講話輕聲細語、面帶笑容。高鄔梅英不諱言表示,鄉下孩子不僅誠信待人,為民公僕,能服務大眾是福報。朋友細聽之下,好像媽祖在壇前宣說做人處事道理,讓信徒攝受真理;高鄔區長總是用此觀念面對今日充滿現實的社會,她把深坑當成觀光小鎮,「目前平埔橋工程完成,能為深坑擴大商圈,一方面也解決交通堵塞瓶頸,未來將聯結動物園和貓覽旅客,另外在兒童遊樂場改建二層地下室停車場,解決大小車停車轉圜問題」,這些都是高鄔區長心繫著的深坑商圈發展工作。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