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學術藝文界

劉邦漢‧新北市客家藝術協會理事長

劉邦漢感恩祖父從小培養對木材認識,那些樹葉、樹皮有毒?那些木材是實心、空心?引領他對木材,從瞭解進一步運用材質。台東農工木藝科三年,三年學木過程,運用了設計架構,開創了家俱生活運用。劉邦漢說:「當時家俱木工是職校最夯科別,很多家俱大廠到學校獵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天接觸刀與鋸,木工科老師常檢視刀口是否工整與鋒利,刀刃與手呈九十度,輕輕平行滑過就能切斷毛梢,鋸子也是如此。歐美式是切斷時用拉,台灣式為日字形,切斷時用推。運用刨刀把木材軟硬度與順逆紋路的不同,硬木需要選擇刀刃斜角小,軟木選刀刃斜角大,刨刀才能運用自如。墨斗運用棉紗線加墨汁來劃長短之線。劉邦漢在木工科三年,純熟用這些刀鋸工夫來應證「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進入國立藝專工藝科,過去曾參加美術工藝比賽,多次拿到金牌經驗,對組木、鑲木、木箱、采木和漆器都能融入設計的體材,也常運用樹材自然的顏色作畫,把樹木當成老師,運用樹皮、樹幹,裡到外都能實用活用。在藝專工藝科學到很多新觀念,也從觀念中觸類旁通得到很多靈感,尤其是利用平面與立體結構展現作品特殊魅力。木頭不再是笨東西,而是活老師。往往一項木藝品有多方面組合與運用,即使是生活木藝品也會感覺是創作延伸的生命力。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