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學術藝文界

紀露霞‧國台語雙聲歌后的客家妹

1955年,吳非宋見紀露霞歌聲甜美,邀請她在民本電台演唱。隨後又參加鼓霸樂隊,全省巡迴公演,歌藝亦隨之進步,奠定她日後的歌壇地位。此時台語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風行,紀露霞迷人的歌聲被許多製片家欣賞,紛紛請她為片中的插曲演唱。估計數以百計的台語片,有三分之二的插曲由紀露霞幕後主唱,較知名者有「瘋女十八年」、「林投姐」、「運河悲喜曲」、「桃花鄉」、「搖鼓記」、「雨夜花」……。

早期的錄音設備簡陋,沒有專業的錄音室,一台錄音機、一個空間、樂團和歌手練習幾次就同步收音,最常錄音的地方分別為台北市南海路的美國新聞處、台北師範學校、中國廣播公司、國際學舍等,如果要有迴音的感覺,就利用戲院寬闊的空間,營造出迴音的效果。她幫許石作曲,錄唱片時,即在戲院裡錄音。自1955年到1961年間,錄製了兩千多首台語歌曲。和洪一峰、文夏等寶島歌王具同樣地位,被稱為寶島歌后。

1956至1959年,紀露霞在台北新南陽歌廳、萬國聯誼社及新生社駐唱,新生社位在台北市八德路,是空軍官兵的休閒中心。有一次新生社舉辦勞軍,地點在嘉義水上機場,紀露霞應邀前往,她在那場晚會認識了中尉飛官高必達。
1961年,嫁給空高必達,為了夫婿的前途,毅然退出歌壇,搬到嘉義東門町眷村,過著上班族的生活,第二年,在嘉義正聲電台的邀請下,主持「紀露霞時間」,節目內容以選播歌曲和報導生活常識為主,一方面維持她的專長,也提升自己的生活水準。直至1985年搬回台北,節目才停止。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