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學術藝文界

林炳煥‧戲如人生 精彩又生趣

反應機靈學什麼像什麼

「任何有興趣事情我一看一聽即會且入木三分,小時候看馬戲團表演,動物摸仿人的俏皮,我卻摸仿大小動物。」林炳煥廿歲開始行走江湖,他首場在內埔市場演出,彈跳翻滾暖身之外,他還學猴子身上找蝨子,那場猴形猴相表演給了家鄉觀眾如醉如癡掌聲。在高屏六堆四O年代,風行李文古爆笑劇和三腳採茶,林炳煥和同行表演,走遍全台灣客家庄。三叔公把戲曲和傳統三大調山歌、客家師傅話、客家俚語、諺語,加上自創雜耍、逗趣滑稽,一邊表演一邊賣家傳膏葯維持生計。

猴形猴相或演猴子抓耳弄腮,只是短暫吸引好奇觀眾,為了充實演技,林炳煥拜唐山來卓清雲老師唱戲曲,「宋朝有位黑面包公,日判陽來,夜判陰去……」,一個人扮盡不同角色,揣摩歷史人物。三叔公在戲台,全身戲蟲發癢,暖場鑼、鼓、鈸、二胡同時操作,同時在後台換裝,上場一人飾演生、旦、丑三角,演完掌牛郎,幾分鐘後桃花過渡以撐船哥戲弄「桃花姊」,逗樂台下觀眾。
五O年代林炳煥撮把戲團跑江湖賣膏葯之餘,他和李龍麟、呂金守合演「李文古爆笑劇」,創造單元劇收看高人潮。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