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富龍‧ 盡力行善關懷社會 努力提升21世紀新客家
近十年來湯先生行善範圍更廣泛,湯家祖先來台後遷徙居留過的鄉鎮, 諸如:龍潭、芎林、公館等地,由於屬於資源較為匱乏之客家地區,他便透過中華行善公德會的資訊與管道,盡力提供協助捐輸,因他深深感受到生命無常、人有旦夕禍福,今天有能力捐錢就是有福報之人,所以當下更要「多種福田」,未來才有福可收;而在實際生活上也的確實體驗到,捐錢財佈施後發現「肯捨才有得」, 所以近幾年他已把捐款行善當作修行,無論是官方的新北市社會局、客家局或民間各類弱勢團體,只要他評估有需要值得幫助均盡力協助。
這幾年看到客家界有能力又有心的人士,漸漸願表明其客裔身分,並參與助貧、公益、捐米、施食等助人行列,湯富龍感到很欣慰,覺的客家人總算打破以往被其他族群認定「客家人很小器、很吝嗇」想法;因為他從小就聽長輩說:「有食分人食,多食自家囤屎坑」,以及受慈悲善良又傳統的母親教誨:「牛替我們家耕田,貢獻良多,所以不要吃牛肉;作人要誠實待人而且不忘本,隨時記得報恩與回饋社會」。所以他總是懷抱對天、地、神明及祖先的感恩之心,也以不願做守財奴的客家人自許。 湯先生認為在這多元社會,客家族群站出來做公益、參與公共事務是件本分之事,就如同為客家人服兵役盡義務一樣 ,大家出錢出力多做社會公益事務,則一方面凝聚並拓展客家人對社會的關心力,另一方面也可因而開拓客家之能見度。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