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富龍‧ 盡力行善關懷社會 努力提升21世紀新客家
湯富龍從小在家因父母親都跟子女說客語,故雖然生長在大台北地區,但生為島內二次移民的客家第二代,他們九個兄妹都能說客語,但第三代子女就幾乎只會聽而不會說,同時這也是都市客家人共同的遺憾!也讓他產生回饋客家文化的念頭;約15年前,有一天他在報紙上無意間看到「台北縣客屬文化協會」召開會員大會的新聞,感到非常高興,因想不到在都市中居然有人在為客家文化而努力,故毫不考慮主動就去報名參加,從此一腳踏入客家社團參與客家事務,十年後擔任該會理事長任內,作了很多創舉,例如花百萬元舉辦客家碩博士論文獎學金,鼓勵年輕學子研究客家議題,開發客家學術地位;此外,推廣客家文化如民謠班、舞蹈班、弦樂班、美食班也都不餘遺力、盡心盡力。
湯先生參與客家社團超過十年之後,有感新北市因幅員遼闊、客屬社團間彼此疏離少互動,因此為了團結凝聚新北市的客屬社團,鼓勵各社團應獨立自主自覓資源外,也要相互學習、共同合作以提升社團整體品質,於是民國98年積極鼓吹創立「新北市客家社團理事長協會」,並擔任創會理事長,致力強化各客家社團領導人間的互動與溝通協調平台;目前湯先生雖已卸任各社團職務但仍擔任新北市客家事務局顧問,也是中央客家委員會的委員。 對於未來客家文化湯富龍有很多「擔心與煩惱」,他說:「我們要有義務把客家文化轉型,我們不僅繼續傳唱客家傳統山歌 ,且要嘗試引進現代元素, 讓年青人願意接近、參與客家的藝文活動,不然我們下一代將越來越不講客家話、不唱客家歌!」還有,他經常參加大陸或國外的客家學術論壇、客家文化節時,發現台上主持、報告的全是用普通話,「客家」的招牌明顯被忽略了, 看了更是擔心和害怕客家優良文化和語言, 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消失。湯先生本著愛客家、惜鄉親、念文化的情,心繫「努力提升21世紀新客家」,堅持那才是客家未來的希望。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