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信‧公忠體國 勇往直前的鬥士
擔任校長20年,奉獻教育42年,王忠信校長所得榮譽、大小獎章上千個,「每一個時間都是學習,每一個階段都是歷練,每一個榮譽都是全體努力付出。」退休會上,他如此地詮釋著教育生涯心路歷程。
王忠信校長的賢內助邱素珍老師,身兼多項社團領導人,尤其在茶藝協會擔任理事長,長期推廣茶道;王校長與邱老師多次舉辦為弱勢送暖義賣活動,更以微薄的經費,廣邀各界慷慨捐贈,送米、麵、與各種日用品給無依孤苦,憑添溫暖。邱老師是竹東客家人,談到與王校長從58年結為連理,他們拎著二床棉被、二個枕頭、一個皮箱到淡水租屋,每月一千八百多元的薪水,扣除房租、水電、瓦斯等及寄給父母的生活費,僅有不到兩百元的餘款,常常自己做麵條、麵疙瘩、饅頭,為了撫養孩子,甚至賣文具、冰棒、撿蛤蠣貼補家用。一個月難得吃到魚或肉,假日最好的娛樂就是爬山或是到淺水灣撿貝殼。 很多師生都「羨慕」王校長一身是「才」,他在各項體能競技幾乎全才,他是排球、籃球、桌球好手,更是五項全能佼佼者;在語文上,他參加作文、演講、寫字、朗讀、注音等五項競賽皆名列前茅;在音樂素養上,他彈奏鋼琴、吹奏小喇叭、洞簫、拉小提琴、指導合唱團。新北市重大音樂競賽,經他欽點指導,皆可為校爭取榮譽。邱老師哽咽說著,「我們沒有福氣,當校長走了才領略他一身是寶」,當年在鄧公國小為弱勢團體拍賣,王忠信校長一手好書法,以一字五千元被企業家收為珍藏,「我們家竟然未留片紙隻字」。 心中已醞釀十餘年的「回饋客家計畫」,是王校長退休後最想實踐的生涯規劃,於是退休後立即加入淡水客家文化協會,並於原理事長林錦榮先生卸任後,98年擔任該會第三任理事長,積極參與客家事務。身為新竹峨嵋客家子弟,非常重視客家文化,「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是他傳承母語、推廣客家文化最有力的註腳。在客家事務局彭惠圓局長的大力幫忙及鼓勵下,他發揮專才實學,成立客家合唱團班外,還成立了新北市獨一無二「節令鼓」鼓藝班,為推廣客家優質文化絞盡腦汁,行政院客委會聘任他為諮詢委員,在淡水區或新北市各區各項母語傳承訓練,他都一馬當先。王校長堅信「語言消失,文化自然滅亡」。努力訓練客語教學人才視為第一要務,充分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 「王忠信校長是一位謙和、熱心付出、願意提攜後進的人。」一路受王校長提拔的廖惠貞老師誠懇的說。每年全國語文競賽優秀選手集訓,不管遠在三峽、新店,家住淡水的王校長每逢開訓結訓必定準時參加,他的行動力感染著受訓學員,年年如此,即使是身體不適,仍抱病參加,循循善誘、親切和藹。師生努力的付出,終至12年蟬聯冠軍不敗紀錄。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