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工商產業界

邱文彬‧ 崇禮尚義 廣結善緣


17歲賺進第一桶七千元佣金


民國50年代末期台灣社會在政治、經濟有很大突破點,尤其是十大建設之規劃與興建為台灣開天闢地的奠定各項現代化基礎,從而帶動經濟的發展,促成建築業的成長,以及房地產業的興盛。一些來店裡理髮的客人也常常問邱文彬父親:「那裡有房子或土地要賣?」邱爸爸就開始聯絡尋找,其理髮店變成「房地產資訊中繼站」,介紹成功就賺得介紹費。在大台北區有很多古樸的日式建築,像台北市青田街、溫州街、金華街一帶的日本宿舍,有些建商對日本宿舍的拆除改建有興趣,因此邱爸爸理髮店儼然成為「房地產資訊中心」,完成許多交易,賺了不少中人費,自此父親就改行從事房屋仲介,理髮店交予母親管理並開始走「師徒制」,願意學剃頭手藝的,邱爸爸就廣收學徒,許多本性勤儉刻苦的客家人,都會到邱文彬家的理髮店做學徒;小學畢業的窮苦小孩學手藝,不但能有一技之長,技藝學成後還可以自行開店創業。邱爸爸有了新手加入,完全改行做房產買賣的「中人」;就讀建中一年級的邱文彬,眼見這是改變邱家環境的大好時機,和父親多次商量之後,也加入父親行列親手寫「吉屋出售」紅紙條,一天寫上百來張,街坊角落公佈欄貼著大大的「售」字。當年沒有電話,有需求的人紛紛到理髮店詢問,邱文彬不但引人帶看房子,也學會銷售房子專業知識。年僅17歲的邱文彬帶客看屋成交了第一筆買賣,賺取了「中人錢」七千元佣金,此筆七千元對邱家父子格外有意義,因當年剃一個頭十元,要剃七百個頭才有七千元,這樣的經驗促使他無形中一腳踩進土地買賣與房產銷售行業中,於是建中三年都在協助父親從事土地房產買賣,也因而家境逐漸好轉,正體會「英雄不怕出身低」,只要肯學、努力向上,再艱深專業也能熟稔,貧困環境定能撥雲見日迎向光明。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