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金客獎公益類得主廖景淵

文/葉倫會
廖景淵桃園縣觀音鄉人,父親廖金科任職新竹縣五峰鄉田村台派出所的理番工作,而於1929年生於該地,身分證記載生於1930年,是因為慢報出生的關係。廖金科經常進出原住民生活圈,瞭解日人砍伐森林的作法,即標到林地後,砍伐樹種以檜木為主,但保留水源地、保安林或類似神木的千年老樹。

廖金科任職派出所的服務區域屬於原住民聚落,但他重視子女的教育,將十個小孩全部送到竹東鎮,和平地孩子受相同的教育,廖景淵讀竹東小學高等科時,適逢二次大戰開始,美軍偵察機到台灣上空偵察時,父親認為生命最重要,存在才有價值,要孩子們輟學回沒有戰機轟炸的五峰鄉山區,他常說:「留條命來吃蕃薯根」。

廖景淵回五峰後,擔任檢尺的工作,幫伐木工人清點砍伐下來的木料。台灣光復初期,協助辭去警察轉任伐木生意的父親,管理五、六十位工人。一因發現政府的伐木政策傷害山林的水土保護至巨;二因從小熱愛繪畫,承新竹縣立竹東初中美術老師彭鏡清推荐,為竹東鎮的三家戲院繪製電影海報,兼為竹東鎮公所暨其他公家機關繪畫廣告看板,電影海報畫好後,需要先送當地派出所審核,經蓋章才可以張貼在指定的看板。

每天繪製90乘60公分的海報20張以上,日以繼夜的模仿,提升其繪畫能力,工作之餘,到竹東高中旁聽蕭如松老師的美術課,學習學院派的畫風,瞭解畫匠不等同於藝術家,發願做一個夠水準的藝術家,這份認知,提升其思考層次,希望經由畫作,貢獻較多的力量給社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