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學術藝文界

廖景淵‧玻璃雕刻開創先鋒

廖景淵長達三、四十年,不論年輕時期林班伐木與木馬運輸,到後期玻璃藝術,泰半都是粗重操勞工作,脊椎長期不適導致劇烈疼痛,呈現背部、腰部劇痛,身體不堪負荷而退休。

當時在台北市、台北縣不斷穿梭古蹟導覽的林衡道教授,他對本土人文古蹟、在地建築、自然生態、華文華字等族群語言議題,呼籲有志之士關心本土文化,再加上1988年還我客家母語運動,讓廖景淵一腳踩進人文田野調查與事件考究,例如鳳林張七郎二二八事件受害者家屬訪查、觀音塘背村義犬傳奇、龍潭七十三公忠肝抗日史末、台灣檜木被日本大肆砍伐或國民政府盗採濫砍比較……等,廖景淵一步一腳印訪查與記錄,其間廖景淵也受到客家大老鍾肇政鼓勵,加入推廣母語行列,先後在寶島電台主持十餘年經歷。

1998年黃子堯之後擔任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二屆理事長,二OO九年在台北縣成立台北縣客家藝術協會擔任發起人與成立後的理監事,全力推動客家文化工作。廖景淵為人義氣、誠信待人,他多次向行政院客委會建議,桐花祭要祭拜山神與土地公,才能彰顯客家人與北部山區繁衍生息桐花的淵源。他知無不言個性,屢屢向客委會建言,用心推廣母語,用力打造客家意識,不要把客家預算想辦法消化掉,每一分錢都得用在刀口上,才能對得起祖先,也才能向後代子孫建立千古流傳好制度。

記者問他,客家文化浩瀚,您運用客家老古人言、師傅話、歇後語,最值得比喻的人生價值觀是什麼?廖景淵笑得很燦爛說,客家人勤與儉有一句:「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日當一冬。」當年他國小五年級時,彭如棟老師批評一句話,便是我人生逆爭上游的金言玉語。「正當無一撇的搞頭王,做鬼毋使畫面。」激勵他在玻璃藝術創作,老師一句話是鞭策我上進原動力。客家老古人言:「人要人打落,火要柴燒著。」過了卅年同學會,彭老師也參加,他不斷讚歎廖景淵同學行行出狀元,在藝術領域頭角崢嶸,彭老師卅年後一句話,他也不知道臉頰留的是汗水還是淚水。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