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學術藝文界

王忠信‧公忠體國 勇往直前的鬥士

請點選上列章節觀看

撰稿人:李純恩

「要培養小朋友在不同世代、不同競爭環境中,仍能力爭上游,甚至出類拔萃」。「在都會區多元文化衝擊下,所有客家鄉親都應牢記:『語言斷、文化滅,族群自然消失』,對於斷層語言與文化,每一位鄉親均應努力推廣優質客家文化,人人做力挽狂瀾的中間與舵手」。這二句話是一生奉獻教育,晚期推動客家文化的王忠信校長呼籲鼓勵人們的話。

民國32年八月,王忠信校長出生在新竹縣峨眉鄉,家境清貧、世代務農。自幼秉持客家人勤勞節儉、力爭上游的精神,於峨眉國小、初中皆以第一名畢業。鑒於家中環境、兄弟姊妹眾多,選擇保送至新竹師範就讀。

師範學校畢業後,即分發至台北縣(現新北市)三芝國小任教,除擔任級任老師,還負責訓練田徑、疊羅漢、合唱團指導等,任教六年期間內,參加縣內體育、音樂活動等競賽,皆有突飛猛進的好成績,而被學校評為樣樣精通的「好老師」。

民國57年派調至淡水文化國小,學生素質很高,但普遍家境清寒,王忠信校長每月都會提撥部分薪水接濟數名學生(這些學生後來在社會上都有很好的發展,兒童節目主持人鄺小萍就是其中之一),學校從無到有,除了學科教育之外,德、智、體、群、美也都不遺餘力加強指導,閒暇時間更充實自己,加強作文、演說、寫字、注音、朗讀國語文五項競賽,每每名列前茅,甚至五項冠軍,為學校爭取多項榮譽,屢受教育局嘉獎與好評。

民國63年王忠信校長考上主任,派至中泰國小,視野更寬廣,歷練更深入;在中泰國小擔任主任一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民國64年王忠信校長又回到文化國小擔任主任,熟悉的校園、不陌生的人事環境,加上其勇於任事的責任感,於民國70年,以37歲一舉考中儲備校長,為當時最年輕的客家儲備校長。

民國73年,縣府初次派任乾華國小校長,王校長辦學認真負責,尤其把當時的草里分校,改建成教室和風雨操場共用的現代化學校,深獲當地鄉親好評。無奈做滿一任就再被派調升至更遠的萬里鄉大鵬國小,在大鵬國小時期,校長利用人脈把當時破舊的教室與泥濘的操場煥然一新,師生與地方人士風評甚嘉,家長會長甚至串聯地方有力人士,希望校長能做滿任期再離開,但是因為淡水方面也極力推薦爭取王忠信校長回來淡水創辦籌備鄧公國小,在此重任下,王忠信校長於是回來籌備建校事宜。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