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首頁 > 工商產業界

賴永鑫‧ 永新豆漿的故事

請點選上列章節觀看


撰稿人:游淑如   攝影:劉曉天


民國38年出生於苗栗頭份的賴永鑫,家裡務農,初中畢業後先在苗栗客運工作,一直待到服完兵役後上臺北就職。在臺北生活期間,先後做過重機械修理員、小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等工作,後來審視情勢與經濟條件允許下,和兩個弟弟一起合夥開公司,專門負責水電工程,原本營運情形不錯,殊不知到了民國60年代後期,碰上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對賴永鑫的公司造成相當大的打擊,結果三兄弟積欠了一大筆債務。

 

賴永鑫回憶這段日子:「生意做垮了之後,覺得未來前途一片渺茫,即使重操舊業開計程車所賺的錢,再加上太太在工廠的薪資,合起來連付債務的利息都有問題,想要還本金就更不可能了,何況那時兩個孩子都已經出生。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是在煩惱錢的事情,壓力非常的大!直到有一天實在是快承受不住,衝到河邊想著乾脆跳河自殺算了,但此時腦中突然浮現太太與兩個孩子的臉龐,如果一走了之的話,他們該怎麼辦呢?所以從那一刻起,我決定打消尋死的念頭而重新振作。」

 

過程雖然辛苦,但他受到許多親朋好友的幫助,當賴永鑫的父母知道兩夫妻的生活如此艱困,馬上拿苗栗的田地去抵押貸款,讓他償還一部分債務。此外,他的外公也建議他向表妹學習做豆漿生意。賴永鑫心想,或許這是一個翻身的機會,於是開始踏上經營豆漿店這條路。

 

賴太太黃如琴說:「我是南投人,跟先生一樣是客家人,會和他認識是因為我工作的上司跟他是軍中服役時的好友,上司說要介紹男生讓我認識,於是促成這一段姻緣。賴永鑫生意失敗之後,實在是被債務追的快挺不住了,當他跟我說想要做豆漿,我也十分贊成,不過應該是說當時也不得不這樣做,否則不知該如何生活下去。我也趁著工廠休假的時候,揹著小孩跟著學,但沒有像他學得那麼專精。」

 

賴永鑫大約是民國70年開始學豆漿,而帶他走進豆漿這條路的啟蒙師傅是黃坤戊先生,今年已經84歲,是他表妹的丈夫,也是客家人。黃坤戊上臺北之後,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會做豆漿的外省朋友,於是黃師傅為了討生活,從外省人身上學了製作豆漿、燒餅油條的好本領。

 

那時賴永鑫的太太白天上班,他就負責照顧小孩,等到太太晚上回來再去開計程車,開到凌晨2、3點後,又趕去黃坤戊那裡學豆漿,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完全沒有歇息的機會,只要有時間就是多賺一些錢,多學一些豆漿、燒餅、油條、蛋餅、飯糰以及酥餅的手藝,趕緊開業才最要緊!在學習的7、8個月期間,嘗試做了許多口味讓親友們試吃,試吃到他們都有些「害怕」了。

 

雖然賴永鑫的手藝不斷精進,但光有技術是不行的,最重要的仍是資金問題。好朋友聽了他的困難之後,竟然就直接拿銀行存摺與印章給他,領多少錢都沒關係。同樣是開計程車的好友也沒有賺很多錢,可是竟然願意義氣相挺,這是讓他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事!賴永鑫當下也一點都不客氣,直接領了約15、16萬元作為開店基金。

 

賴永鑫的第一家豆漿店開在永和區成功路上,而太太也辭掉原本的工作一起到店裡幫忙,雖然生意有做起來,但經營約半年後,成功路上要進行下水道工程,幾乎把整條路封起來,工程期間又瀰漫灰塵,嚴重影響店家的生意,於是賴永鑫決定另尋他處開店,不過第二家的地理位置比較不好,在巷子裡面,做了1年多生意沒有起色,後來再搬到竹林路上。

 

從此開始,生意蒸蒸日上,做了大概10年就把債務還清,還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後來由於租的店面老舊需要重新拉皮裝修,於是再經歷第四次搬遷,搬到現在竹林路213巷開業。一開始生意差了一些,只能靠熟客在撐,不過畢竟口碑有做起來,生意很快回穩甚至更加興隆。

 

賴永鑫表示人性就是如此,有了多餘的錢就想要開分店賺更多,所以陸陸續續開了3、4間分店,但再次因大環境不佳,加上自己投資與管理不善,生意又垮了一次,再次揹上一大筆債。第二次失敗讓他徹底得到教訓,也才真正明白如何做好投資與管理,光是有錢與雄心壯志是絕對不夠的。幸好總店生意依舊興隆,所以債務很快就還清了。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