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德進‧ 創新管理帶人帶心 愛鄉愛客家
愛家愛鄉
民國36年次來自南台灣美濃客家小鎮的劉董,從小生長在一個世代耕讀傳家的大家族,在傳統大夥房長輩的身教、言教影響下,孩子們從小就會幫家庭務農耕作、吃苦耐勞,因而累積了樸實、勤儉、打拚的庄下人鄉土性格;長大了到都會區工作、拚事業,也是用這種打拚精神、踏實做事、誠信待人,尤其是從看到已屬大地主的父母親總是以「說好話、做好事、不計較、不驕傲」的態度和氣待人,這些典範的學習也都一一內化,轉而呈現在眾人所看到他「勝不驕、敗不餒、與人為善」的人格特質上。 劉董回憶,在美濃山下,所有農家人秉持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全家人一起打拚耕作,傍晚收工了,牽著牛返回大夥房。晚餐後洗完澡,大人拉胡琴,客家婦女唱出「月光光」、「半山遙」等山歌小調,偶而也到廟會戲坪看「撮把戲」,看到撮把戲一人扮演丑、旦、淨三個角色還能賣膏葯,不覺讚嘆演員真專業,也感覺客家是一個有文化的族群,懂得生活、懂得放鬆,白天汗流脈胳,晚間以藝文娛樂,讓集體投入勞動的家族成員,感到雖然務農工作的確辛苦,但身心健康、生活充實愉快。由於在故鄉美好的童年回憶讓劉董總是懷念特別多,加上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台北大都會又常受到鄉親前輩的溫暖照顧,因此約在25年前當知名律師何春源先生,在旅北美濃鄉親大家長楊運登先生的鼓勵下成立「高雄縣(美濃旅北)同鄉會」(現改名為高雄客家同鄉會)後,他就義不容辭的加入擔任理事、常務理事、總幹事等職務,並在民國93-95年擔任該會理事長,任內不但在會員大會頒發獎學金或敬老金,並且呼籲所有鄉親關心家鄉;美濃多次淹水造成水患,劉德進從新北市永和住處開車回美濃關心狀況,出錢出力參與救災。十餘年前很多鄉鎮公所發不起員工薪水,路燈也被停掉,劉董一年捐二百個路燈。民國101年徐生明總教練返鄉規劃美濃少棒計劃,劉德進不但捐款,還多次帶禮物關懷少棒球員,用行動關懷鄉里大小事,著實是個身在他鄉心在故鄉的念舊愛鄉之人。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