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modname

首頁 > 工商產業界

劉德進‧ 創新管理帶人帶心 愛鄉愛客家

期待傳統客家要現代創新

身為中央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的劉德進關心「客家」比別人多一些意識,每當他參加大台北區非客家社團集會,與政、經界應酬,劉董言行總是處處凸顯「俺係南部六堆或美濃客家人」的鮮明客家人形象,很多旅北鄉親會暗示他,非客家族群的人,對客家印象好壞落差很大,一不小心會影響您的人際關係,劉德進往往會理直氣壯說:「從小我們在美濃長大,街頭巷尾、田頭地尾,聽不到國語與河洛話,所有老嫩大細只有一種語言,就是客家話,為甚麼出來都市就不能說客話、承認自己是客家人?」所以劉德進教育子女,不但以身作則,上上下下用客家話啟示子女,連過年時晚輩討紅包都必須用客語拜年說吉祥話才拿得到紅包,他認為必須如此堅持身教、言教,才能帶動母語不會斷層。

劉董的賢內助是楊梅客家妹-羅月嫦,女兒劉世佳留學加拿大U.B.C大學畢業,目前當媽媽的財務助理,一兒一女優秀又孝順,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雖然從小就離家到國外求學,但到現在客家話都很溜,也由此可見劉董將客語傳承當作家庭教育的一環,並且身體力行十分重視。夫人羅月嫦一向力挺先生參與客家社團關心客家事務,因此當劉德進卸下高雄同鄉會理事長後,旋又擔任六堆客家會副理事長,對於美濃客家文物館或六堆文化園區的營運管理,多次在中央客委會諮詢會議中建言,認為這些場館往往擺上三O年代以前傳統客家的農具、耕作鐵器、生活日用品等,對於現代年輕人不但陌生,他們也無法體會上世紀農業社會環境,因此應該朝客家產業、戲劇音樂等文創方向發展,讓年輕人有參與感,或是把客家傳統藝術文化融入現代的文藝創作元素,也會讓年輕人比較有興趣。

劉德進每年贊助美濃博士人協會舉辦學童夏令營活動,他和會長溝通一些觀念,認為夏令營不要只教電腦,要科技更要人文,應該帶領小孩走進農村,看看古蹟如敬字亭,看看老街、看些客家產業、看看民俗技藝如紙傘製作,走向人文環境,讓小朋友感受客庄環境、體驗客庄生活,才能真正發揮在客庄舉辦夏令營之客家文化陶冶目的。從小劉董就很喜歡鄉下寺廟,因為傍晚和清晨五點都會報時敲鐘鼓,而就是這個暮鼓晨鐘的清脆梵音永遠縈繞在他心中,牽繫著旅居在外且已落地生根的他永遠會關懷、回饋故鄉之情,也因此,雖然孒然一身離鄉在外地奮鬥,但從不感到寂寞無依與害怕,每想到故鄉的親友與草木風情,就油然心生勇氣與信心讓他繼續往前衝;因此他在夏令營勉勵小朋友:「一個人再多學問、再多事業,若是缺少鄉土情懷、故鄉眷戀,就像失根浮萍,飄泊一生。」這一席話對客家文化傳承、對家鄉關懷,無疑是震聾發瞶的鐘聲,由近傳……遠,再從遠……傳向無限。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